云南省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規定解讀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政策

2016年8月2日,第十二屆云南省人民政府第9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云南省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規定》。該規定,將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為便于社會公眾、隔震減震建筑工程各方責任主體、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更好地理解和執行該規章的有關內容,現就立法的背景情況和主要內容作如下解讀:

一、立法的背景情況

我省位于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東側,以貫穿滇中及滇東北的小江斷裂帶為代表的活動斷裂帶共有227條,國土面積84%的地區地震烈度基本在7度以上,是我國破壞性地震較多、受災特別頻繁和嚴重的地區之一。20世紀,我省發生的7級以上大震占全國23.6%,6級以上強震占全國18.8%。僅2000年以來,我省共發生5.0級以上破壞性地震55次,其中5.0~5.9級地震46次,6.0~6.9 級地震9次,地震形勢十分嚴峻。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法律制度建設”的新要求。促進隔震減震建筑工程的發展,是提高防震減災能力建設的重要措施,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民心工程,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保障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履職盡責的重要體現。對于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多次下發文件并召開專題會議在全省大力推廣隔震減震技術的應用。目前,隔震減震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省學校、醫院、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區、公共建筑等建設領域,以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站樓為代表的隔震減震建筑工程已達到2100余棟,居全國之首,得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的充分肯定。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通過立法予以解決:一是需要進一步明確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減震技術的范圍;二是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及有關部門職責;三是需要進一步明確隔震減震建筑工程設計、施工、監理、驗收、檢測、使用維護等各方主體責任;四是需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云南省防震減災條例》有關規定作進一步細化補充;五是需要將我省隔震減震建筑工程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法律規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云南省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規定》。

二、主要內容

本規章共22條,主要內容為:

(一)關于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減震技術的范圍

為了有效應對我省地震頻發的嚴峻形勢,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能力,本規章明確下列新建建筑工程應當采用隔震減震技術:一是抗震設防烈度7度以上區域內三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學校、幼兒園校舍和醫院醫療用房建筑工程;二是前項規定以外,抗震設防烈度8度以上區域內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重點設防類、特殊設防類建筑工程;三是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三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工程;四是鼓勵上述范圍以外其他建筑工程采用隔震減震技術。

(二)關于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職責

抗震設防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應當建立政府統籌安排、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據此,本規章明確規定:一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和推廣應用隔震減震技術,并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二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建筑工程隔震減震技術的推廣應用及隔震減震建筑工程的監督管理;三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科學技術、財政等部門應當對隔震減震技術研發及應用等予以支持;四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教育、工商、稅務、質監、地震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隔震減震建筑工程促進的有關工作。

(三)關于隔震減震建筑工程各方主體責任

促進隔震減震建筑工程的發展,涉及生產企業、建設單位、檢測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質量監督機構、產權人、使用權人等多方責任主體。針對目前隔震減震建筑工程各方主體責任不夠明確的實際,本規章作出以下規定:一是明確了隔震減震裝置生產企業、檢測機構的責任義務;二是明確了在隔震減震設計過程中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圖審查機構的責任義務;三是明確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在隔震減震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責任義務;四是明確了產權人、使用權人或者受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對隔震減震建筑工程日常維護的責任義務。

(四)關于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本規章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檢測機構等有關單位和個人的違法行為明確了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加強了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和處罰力度。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