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國內抗震隔震設計理念的對比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目前,許多國家在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方案中,已經出現了新的結構,如:美國紐約的42層高層建筑物,建在于基礎分離的98個橡膠彈簧上,日本的建在弧型鋼條上防地震建筑物,前蘇聯的建在與基礎分離的沙墊層上的建筑物,以及在中國已經獲得了美國、中國和英國發明專利權的,剛柔性隔震、減震、消震建筑結構與抗震低層樓房加層結構,都十分成功的應用于工程實踐中,都明顯的在建筑結構體型上,改變了傳統的插入式剛箍捆住內力(吸收地震能量)的結構體系??傊荚诮ㄖO計的結構方面設法擺脫在地震災害時,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的插入式剛箍捆住內力的結構體系。其實質都反映了對“似地球為相當好的慣性參考系”為指導理論,所制定的現行抗震硬抗、死抗地震打擊設計規范的動搖,本質上也是改變了建筑結構受力體系,而不在似地球為絕對靜止不動的慣性參考系了。

彈性建筑日本在東京建造了12座彈性建筑,經里氏6.6級地震的考驗,減災效果顯著。這種彈性建筑物建在隔離體上,隔離體由分層橡膠、硬鋼板組和阻尼器組成,建筑結構不直接與地面接觸。阻尼器由螺旋鋼板組成,可減緩上下的顛簸。滾珠大樓美國硅谷興建了一座電子工廠大廈,采用一種抗震新法,即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墻體下安裝不銹鋼滾珠,由滾珠支撐整個建筑,縱橫交錯的鋼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緊緊地固定起來。發生地震時,富有彈性的鋼梁會自動伸縮,于是大樓在滾珠上輕微地前后滑動可以大大減弱地震的破壞力。彈簧大樓日本鹿島建筑部門發明了一種新的防震大樓營造法:由彈簧把連著地基的基礎部分和建筑物主體分開,讓建筑物主體處在一種能吸收地震和其他振動沖擊的中介物上。無論地基怎樣搖晃,振動能量傳到這種建筑物時也將減到原來的1/10。

我國的抗震設計

我國在抗震法律法規、國家標準上做得比較充分。我國發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等國家標準,對建筑物抗震設防分類、責任劃歸、防災規劃均有具體劃分?!冻鞘锌拐鸱罏囊巹澒芾硪幎ā返诎藯l規定:當遭受多遇地震時,城市一般功能正常;當遭受相當于抗震設防烈度的地震時,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線系統基本正常,重要工礦企業能正?;蛘吆芸旎謴蜕a;當遭受罕遇地震時,城市功能不癱瘓,要害系統和生命線工程不遭受嚴重破壞,不發生嚴重的次生災害。

據悉,我國地震抗震標準,不同地區的建筑物是不一樣的,主要依據國家的抗震設防烈度圖,分6~9級不同的抗震設防標準,不同地區的建筑物須執行相應地震級別的建筑物抗震標準?!斑@些標準很多都是強制性的,如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區,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須執行地震抗震設防標準,否則建筑物不予以驗收。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