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聯達圖形鋼筋算量問題解答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31、轉角處的剪力墻外側鋼筋原理上應該連續通過,但是實際施工的時候轉角部位都會斷成兩根,然后將其進行搭接,怎么才能讓軟件考慮到這部分的搭接?
答:在剪力墻的屬性里“其他屬性—水平鋼筋增加搭接”這項調整為“是”即可。

32、剪力墻的繪制方向會影響到內外側鋼筋的計算,在鋼筋軟件中如何直接判斷出剪力墻的繪制方向,能否修改?
答:在工具菜單中有兩個功能可以解決此問題:顯示線性圖元方向和調整線性圖元方向。

33、剪力墻左邊線可以顯示并可以調整顏色,如何顯示?
答:工程中的剪力墻鋼筋一般區分外側和內側,或者剪力墻左右鋼筋信息不一致時,在繪制墻或者繪制完成后想要查看一下剪力墻的內外側,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工具”—“顯示墻左邊線”來完成。圖中顯示的邊線顏色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整,通過“工具”—“選項”—“構件顯示”來調整即可。

34、剪力墻最上面有兩根水平方向的鋼筋和其他不同,請問在GGJ中應該如何設置?
答:可以在其他屬性欄中的壓墻筋中輸入2B20。

35、鋼筋軟件中,砌體拉結筋與通長筋的區別?
答:砌體拉結筋一般是起到墻與柱的拉結作用,提高結構的整體性,抗震結構拉結筋的最小長度為1米,所以拉結筋長度為1米,應該在墻下面選擇“砌體加筋”進行布置。
砌體通長筋是順著砌體設置的,它的長度一般與砌體的長度一樣,是為了將砌體連成整體,在沒有梁的結構中或砌體高度較大時設置。它直接在定義砌體時設置。

36、什么是配筋帶,在軟件中如何處理?
答:當部分砌體墻的設計構造要求是布置通長鋼筋另外加設橫向短筋時,這個砌體構造筋就叫做配筋帶。配筋帶其實意義和圈梁意義很相似,就是對墻體的一個連接和加強作用。砌體配筋帶在軟件中可以用圈梁來處理,在圈梁中定義鋼筋,橫向短筋在其他箍筋中輸入,然后繪制。

37、自動生成吊筋如何設置?
答:軟件新增設了批量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的功能,“自動生成吊筋”、“查改吊筋”、“刪除吊筋”和“顯示/隱藏吊筋”。在做實際工程時,吊筋和次梁加筋的布置方式一般都是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集中說明的,此時需要批量布置吊筋和次梁加筋。
例如:吊筋為2B22,次梁加筋為每側3道。這種情況需要應用“自動生成吊筋”來批量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下面來看軟件中如何操作:
第一步:在主、次梁繪制完畢后,在梁的圖層,選擇“繪圖”菜單中的“自動生成吊筋”或在二次編輯工具欄中點擊[自動生成吊筋]按鈕,彈出“自動生成吊筋”對話框;按照CAD圖中標注,主次梁相交位置的主梁上和同截面次梁上都設置,吊筋輸入“2B22”,次梁加筋按照主梁的箍筋直徑輸入“6A10”;生成位置和鋼筋信息輸入完畢后,
第二步:選擇生成的范圍,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
1)需要整樓或多個樓層生成時,在“整樓生成”前的方框中勾選,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彈出樓層選擇對話框,選擇需要生成的樓層,點擊確定;軟件提示“自動生成吊筋成功”;
2)只需要在當前樓層生成的情況,直接點擊[確定]按鈕,回到繪圖界面畫。然后點選或者拉框選擇要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的梁的范圍,點擊鼠標右鍵確定,軟件在選擇范圍內相應的位置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
批量修改吊筋,生成吊筋完畢后,如果需要對某個區域,或整個樓層或多個樓層的吊筋進行修改,則可以再次使用“自動生成吊筋”的功能,選擇相應的位置,輸入要修改的鋼筋信息,再次生成,覆蓋上次的吊筋和次梁加筋即可。
查改吊筋,吊筋生成完畢后,如果需要對單個位置的吊筋或加筋信息進行修改,使用查改吊筋的功能。

38、在GGJ中,繪制構件時,是從軸線開始,還是從最外邊緣開始?
答:繪制梁的正確畫法應該從軸線交點開始,如果從柱外邊線開始畫,不會影響鋼筋算量,但畫板時就會出現提示框不能在非封閉區域布置,就不能點畫板,只能采用矩形畫板,速度就會慢些。
繪制墻時也是應該從軸線交點處開始,軟件會自動判斷墻水平筋錨固長度,繪制暗柱時必須先繪制剪力墻。

39、框架梁下部鋼筋要一跨一錨,不連續通過,怎么處理?
答:軟件默認的設置時下部鋼筋輸入在集中標注里面,鋼筋是連續通過的,在兩端錨固如果要一跨一錨,只需要修改計算設置即可。

40、懸挑梁變截面如何輸入?
答:可以在原位標注的平法表格里輸入,輸入的時候,界面尺寸是B*H,變截面的懸挑梁可以輸入為B*H1/H2(其中H1表示離柱根近的一邊)

41、關于梁應用同名稱
答:應用到同名稱梁能把梁的所有內容都應用過來,包括鋼筋信息和原位標注。

42、用鋼筋軟件在畫一根梁的時候,有一跨梁的位置與梁邊跨不一致,打斷之后調整位置以后就合并不了了,這是為什么?
答:原因是因為打斷后的兩段梁的支座點沒有在同一點上,這樣就合并不了,合并的前提是兩個梁的支座點必須在同一點上才能合并。如果不在同一個位置,需要調整梁的位置,使支座點在同一點上,可以在梁的原位標注表格“偏移距離”欄內輸入偏移軸線尺寸,使兩個支座點重合。

43、平面圖中洞口上邊有連梁,但是框架梁與連梁重合了,還用畫出連梁嗎?
答:不需要了,框架梁可以代替連梁。連梁是因為洞口的需要才設置的,如果框架梁就在洞口頂部,那連梁就沒有必要設置。

44、構造筋,梁腹板一邊等于450,一邊小于450,應如何設置?
答:假如板厚100的有3根構造筋,板厚120的有2根構造筋,那么在梁的屬性編輯框中的“側面縱筋”里輸入G5B18即可。

45、梁是鏡像過來的,但原位標注起始位置不正確,正好相反了,怎么處理?
答:在原位標注界面使用調換起始跨的功能就可以改變梁第一跨開始的方向。

46、GGJ中一道梁只顯示一半的標注,另一半是否可以用鏡像的方法標注另一半?
答:原位標注當中可以利用復制功能,但是還不能用鏡像功能,鏡像的結果原位標注是反的,只能用復制的功能。

47、梁鋼筋的輸入:
上部鋼筋一般輸入:3B22
2B25+2B22(表示上部通長筋有2種不同型號的鋼筋)
2B22+(4A12)(表示上部通長筋和架力筋)
下部鋼筋:6B25 2/4(下部鋼筋一共有6根,上面2根,下面4根)
6B25 2(-2)/4(表示下部鋼筋一共6根,上面2根不深入支座,下面4根全部伸入支座)
2B25+3B22(-3)/5B25(有2排鋼筋,上面2根25的伸入支座,3根22的不伸入支座,下面5根25的伸入支座)
箍筋:A8@100/200(2):<級別><直徑><加密間距></><非加密間距><肢數>;
A8@100(4)/150(2):<級別><直徑><加密間距><肢數></><非加密間距><肢數>;
13A10@150/200(4):起步50,以150為間距排13根(2邊都排),非加密區間距200
9B16@100(5)/12B16@150(4)/B16@200(6):肢數都是6,格式表示從梁端向跨內,按輸入的間距、數量、肢數統一取最后的箍筋信息輸入的肢數依次計算。

48、GGJ中梁兩側加腋如何處理?只有一側加腋怎么處理?
梁兩側加腋:原位標注選擇上對應梁—在下面梁平法表格中輸入腋長:400,腋高400
梁左側加腋:原位標注選擇上對應梁—在下面平法表格中輸入腋長:400,0,腋高400,0
梁右側加腋:原位標注選擇上對應梁—在下面平法表格中輸入腋長:0,400,腋高0,400

49、梁的支座不按照1/3或1/4計算,而是按照固定的長度,怎么處理?
答:圖紙中是7C18(9米),軟件中在原位標注中,輸入7C18-9000即可。若是6C18 4/2(9米),軟件中輸入時應該是6C18-9000,不分排。分排的輸入:4B25/2B20 2000/1500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