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抗震設防目標:將原有的“小震不壞、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提升為“中震不壞、大震可修、巨震不倒”
承載力抗震設計:將原有的"小震驗算”提升為“中震驗算”.但采用的是“作用”和“承載力" 標準值。
反應譜:設計反應譜的長周期段采用指數下降曲線代替原直線下降段,地震加速度時程曲線體現了相位和阻尼的影響。
地震作用計算: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復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并規定了各計算方法的適用條件。取消減震系數法。
構造措施:用"底部剪力比”的概念代替“減震系數”確定結構的抗震措施。
性能化設計:規定四個性能目標和6個性能水準。
擴大使用范圍:增加了大跨屋蓋隔震建筑、核電廠隔震建筑、村鎮民居隔震建筑。
隔震加固:增加既有建筑和歷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設計等內容。
贊
0
賞